“彭真创新工作室”获评河南省农林水利交通建设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本台讯:(通讯员 刘振、刘郑欣)报道:中建七局建装公司装饰幕墙分公司彭真创新工作室被河南省农业交通建设工会命名为“2023年河南省农林水利交通建设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创新工作室整体情况 彭真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3月,2020年获评中建七局“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核心成员20人,下设总部、川渝、郑州、华中、商丘、东北6个创新小组。创新工作室集中攻关装饰幕墙工程建造的技术难点,为多项地标性精品工程的打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勇挑重担,亮剑前沿技术。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获得鲁班奖2项;国家级优质工程奖11项,省部级优质工程获奖8项。国家级QC成果8项、省部级QC成果75项;国家级工法2项、省部级工法35项;装饰行业科技进步奖4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4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
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彭真,从事建筑装饰行业16年,现任中建七局建装公司装饰幕墙分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自 工作以来,参建十余项省市级重点工程,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程,获评河南省建设劳动奖章、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大国装饰工匠”等荣誉称号。完善工作机制 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工作室组织架构完善,制度完备,设施完善、资料齐全。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
是推广装饰幕墙工程相关的先进创新理念、施工工法、前沿技术,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革新等主题,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创造性主体作用,创优争先,力争在科研课题、施工工法、国家专利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实践,举办“三统一”测量放线技能大赛、项目钢结构焊接技能竞赛,QC发布竞赛等活动,提升广大职工技能水平,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攻坚技术革新 实现创新发展
创新工作室紧抓“创新驱动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聚合“设计引领、技术创新”双股力量,总揽“三统一”“双优化”、QC攻关、低碳技术四项创新抓手,一批“高精优”技术工程在“科技创新、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实效,取得了成果。
商丘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是中国前十大球体建筑,主体由内外两个球体组成,外球直径58米,顶部标高58m,内球为直径45m,主体结构为三角形钢网壳。为解决项目材料规格型号多,龙骨及面板安装难度大,球面材料运输困难,施工作业平台搭设困难等问题,在创新工作室的共同努力下,攻克球体幕墙系统技术难关,并形成5项核心关键技术。
南阳三馆一院项目2022年荣获鲁班奖,项目在创新工作室的带领下,创新技术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省级工法8项。例如项目采用3D建模虚拟拼装,创造“Z”字件等打造文化馆大浮雕造型墙面;采用“抱箍”“穿夹”组合方式,实现钢结构梁面焊接的难题,保护了钢结构性能;发明使用阻尼器,打造完美录音棚。
拓展创新内涵 突出“育人”功能科技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坚持贯彻落实省政府“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政策,鼓励广大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工作室结合重大项目管理实践,注重专业人才的“传帮带”,通过师带徒·匠带兵、头脑风暴、技术比武、组织专家讲坛等形式,为高技能人才搭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与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平台,不断吸纳、培养、输出人才。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工匠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彭真创新工作室的不懈追求,团队将继续扎根施工一线,充分发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专注创新创效,聚力科技攻关,进一步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作用。
责任总编辑:薛枫莉 网络编辑;李梅